搜索 Search
这场音乐会,表演了3首经典的电子音乐作品,Pierre Boulez的Anthème II;Kaija Saariaho的Nymphea;Steve Reich的Different Trains。Serialism的作品在听觉上很难以让人接近,虽然在谱面上有严格的逻辑。音乐会上半场的两首作品中的小提琴部分,听起来比较刺耳。而下半场的Different Trains就变得很接近听众,可能这就是Minimalism的作品至今还很流行的原因。
这场音乐会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上半场全部作品都是由Juliana Snapper现场演唱,现场电子音乐由Miller Puckette实时控制。Juliana Snapper精彩的现场表演是上半场音乐会吸引人的重要因素之一。(她不仅仅是演唱,还有很多表演的成分。)同时,人声比器乐更能让人hold on to。相比之下,下半场45分钟的Mixed Work(小提琴与电子音乐)难以让我集中注意力在作品中。
正是端午节前夕,一场精彩纷呈的电子音乐专场音乐会为此次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其中,还有两部作品分别来自两位英国与美国的国际知名作曲家助阵。一部《BBC之存亡》出自李•兰迪(Leigh Landy),荷兰籍作曲家,学者,英国德蒙福特大学音乐科技创研中心主任(Music,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Research Centre, De Montfort University);另一部《虫之锣》出自杰弗里•斯托莱特(Jeffrey Stolet),现任美国俄勒岗大学交互音乐技术中心主任(Philip H. Knight Professor of Intermedia Music Techn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Oregon)。 这场音乐会题为《观》,来自《易经》第二十卦,六首曲目与观卦的六爻一一对应,寓意祭祀礼拜洗手自洁的时候,应当虔诚肃穆。此举决非哗众取宠,而是几位作曲家之间的师承关系实在是机缘巧合。音乐会的第一首作品《童观》(世界首演)是一部“串烧”作品,它与观卦第一爻同名出自五位本科应届毕业生,他们都是作曲系青年教师张睿博与杨磊的学生;第三首作品《十面埋伏•幻听图》(世界首演)出自张睿博,他硕士阶段师从张小夫教授。目前,他在英国德蒙特福特大学,师从李•兰迪教授潜心完成博士阶段的研究项目:中国电子声学资源调查(China ElectroAcoustic Resource Survey,简称CHEARS)。不久前,《童观》的作者之一,任秀被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录取,即将跟随张小夫教授开始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此情此景,师生同台,正所谓学生在下向上“观”,心存虔诚与肃穆;先生在上向下“观”,心存关怀与爱护! 哎,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奋笔疾书,心潮澎湃!
2012年9月24日,周一晚7点半,张小夫师生在我院音乐厅以全方位、多声道、多媒体的形式向广大观众展示了一场,就沈阳乃至东北地区而言,规模空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听觉视觉盛宴。张小夫是中国当代作曲家群体中为数不多的跨界作曲家之一,他作为中国电子音乐事业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先后发起并创建了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1994),中国音乐家协会电子音乐学会(2002)和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1994)。在这场音乐会中,他一共演出了四首作品。其中两首是整场音乐会的标题性作品:一个是与沈阳音乐学院棍棒游戏打击乐团合作《脸谱-系列之一》(为五组打击乐和电子音乐而作);另一首是《脸谱-系列之二》(为电子音乐与视觉影像而作)。作曲家用现代科技技术手段对“生”、“旦”、“净”、“丑”四种不同声音的“唱”、“念”、“说”、“韵白”及京剧打击乐的声音进行变形处理,以获取与现场打击乐的配合与互动,最后通过实时现场合成构建统一的音乐语境,勾勒出一种新的声音脸谱。还有两首是他的经典保留曲目:一个是《吟》(为大曲笛、视觉影像与现代电子音乐而作的幻想音诗)与我院竹笛专业教师张科威合作;另一首是《诺日朗》(为多重组合打击乐、视觉影像和电子音乐而作)与总政歌剧院打击乐演员王尊伟合作。前者,电子音乐部分的声音素材全部取自于中国传统吹奏乐器埙、笛、萧,使古老的传统乐器获得了更为多样化、个性化的表现力和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试图表达一种东方民族特有的心灵述说;后者,通过提炼“转经”和“轮回”这两个最具藏民族特征性的生活表象和精神理念,依托电子音乐制作技术中的循环手段与整体音乐架构的螺旋发展,将藏文化中蕴涵的“圆”- 生活表象的小“圆”(转经、捻佛珠、转玛尼堆、跳锅庄等)与宇宙万物转生轮回的大“圆”提升出来。 谢秉元副教授,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199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张小夫教授学习电子音乐作曲。2002年筹建沈阳音乐学院电子音乐专业,现任沈阳音乐学院教务处处长。他的代表作品《喁》(为人声与计算机而作)创作完成于2002年,这次演出他与我院舞蹈学院青年教师韩溆合作为这部作品加入了现代舞的新元素,再加上现场舞美灯光的紧密配合,彰显出十足的现代气息。《孕育&轮回》(为古琴、实时视频与电子音乐而作)是由我院作曲系教师张睿博作曲(编程),历时5年于2010年创作完成,在这次音乐会中由我院古琴专业朱默涵教授正式首演。乐曲中,古曲旋律伴随着高叠和弦;强烈的节奏化作心跳循环反复;气息以具体音乐的形势出现。伴随着互动的视频片断,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一种融合之美,而且具有另外一种碰撞之美:呼吸、明暗、电声与原声、古诗词(阳关三叠)与现代文化。 以上两部作品的作者都曾经师从张小夫教授,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最后,《恒》(恒卦三十二)是谢秉元与张睿博共同指导作曲系学生(赵中野、杨天暘)完成的一部作品,其中融入了现场呼麦(阿穆,维族)与工业噪音的成分(通过Kyma系统编程处理)。此作品以环境保护为视角,不仅体现了整场音乐会的三代师承关系,而且体现了新一代作曲家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次日早晨,张小夫教授在25号的专题讲座《当代电子音乐发展趋势与展望》中围绕着单一媒体、多媒体、新媒体;以及声、音、乐三个层次,非常透彻地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母语语境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此外,跨界一词已经成为了他最近一段时间的核心话题,那么跨界之后的去向在哪,我们共同拭目以待?
This is the very first Critics on CHEARS, which means phase one (CHEARS.info ver 1.0) has been completed!